评测全新奥迪TT及陆风X7工程样车怎么样
原标题:评测全新奥迪TT及陆风X7工程样车怎么样
1995年,奥迪干了件很疯狂的事情,当时负责技术和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教授带着他的团队,仅用4周时间就开发出一款双门概念跑车,同年还有敞篷版本推出,都是以日常实用性为导向的跑车。相隔仅仅3年,奥迪竟然把这款概念车量产化,还严格地遵循原来概念车的设计元素,特别是外形,那越时代的风格,确实能轻松掳掠到不少年轻群体的欢心,是汽车界的当红炸子鸡。时至今日,这款1998年的量产跑车依旧青春如初,开在路上还能收获不少目光的回赠,这就是奥迪TT。
奥迪确实没有多少辆值得收藏的中古车,近代什么A4、A6只能算看着顺眼,论设计感也只有TT能称得上是经典。不过,这款车其实也有“缺陷”,就是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操控部分,车内想找些舒适性配置,那只能是失望而回,即便是2006年才换代的TT,至今也没有MMI导航可以用。开是挺好的,但日常实用性确实一般,特别是对比过Z4和SLK以后。
第三代全新TT华丽地从MQB平台孵化,这也是高尔夫、A3的大本营。我们曾经赞誉高尔夫7和A3有这么多科技配备,行车质感也有明显提升,那么理论上TT该有点表示吧?
保持原有经典轮廓 细节处添砖加瓦
想说奥迪TT漂亮,确实从1998年开始至今我都是这么认为,主要是经典的俯冲姿态,三代车型都维持这造型,至今仍能博得消费者和路人的欢心。只是第二代和这全新的第三代,差异点没有理想中那么大,设计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线条拉伸得更笔直,等于做了次修身处理,阳刚气息会更浓些。
第三代设计师似乎是工作量不饱和,前脸的变动跟小改款差不多,把车身线条勾勒一圈,基本就能带出全新TT的形态,这跟95年初代TT花4周就能出产的情况很像。好吧,真正实用的变化都给了工程师,前后尾灯都装上奥迪“灯具厂”擅长的LED,特别是前面还用上了矩阵式LED大灯,配有自动远近光功能,每个大灯会分成12个小LED单元,共有64级光线强弱调节,能够最多侦测到前方8辆车的状态,保证照明效果同时远光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理论上是有几亿种照明模式的。反正不用理解太复杂,只需要知道这副矩阵式LED大灯很明亮,平常用起来智能且文明就好,毕竟这是专门做灯的奥迪。
以往经典的设计元素被继承下来,例如铆钉式的金属油箱盖、尾门开启方式和尾灯造型等等,这会让全新TT看起来既熟悉又新鲜。还有喔,依托着MQB这位“奶妈”,全新TT的科技配备也有增益,车道辅助系统、盲区监测和自动泊车系统都装备到TT身上,想要的话,高配车型会有的。
相对来说,车头的变化已经是“翻天覆地”,如果车尾不细心看,还真的没能感觉出新款到底新在哪里。因为我自己都差点以为是拿错试驾车,毕竟新旧两代确实长得很像,所以我不得不再把设计师工作量不饱和的观点再度搬出来,因为他们总是把工作丢给工程师。
或许是奥迪已经认为TT的尾部足够好看,所以他们没有在这边动多少笔墨,主要是把灯具都换上。内嵌LED灯带的尾灯组是必须的,转向灯用上和R8、A8L同款的动态款式,高位刹车灯则是流用A7的款式,全用上LED把左右尾灯都连通在一起。反正晚上看起来,全新TT是靓丽许多,符合全新的称号,至于早上看嘛,咳咳,自行判断吧。
车厢:外观只是改变 内饰才是真正的革新
外形更多是锦上添花,改善线条的姿态,让TT更符合年代审美的需求,距离革命性改变还很远。但是,内饰设计却做到真正的革新。咋一看,TT车厢布局还是那么素雅,触摸起来能够轻松感受到用料的提升,而在以前备受诟病的舒适配置的欠缺,这次终于得到奥迪的回应。
以前TT的车厢可以说用简陋来形容,除了能够个性化选装自己要的材质以外,想找华丽的中控?咳咳,你可以直接到旁边的奔驰或者宝马4S店,随便买辆SLK或者Z4都能让你满意。要听歌或者手机充电,那得到TB想办法才行。
现在这情况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奥迪把它们能够听到的声音都接纳进去,包括我们已经吐槽到快烂的USB接口,TT也具备了。而失传已久的中控系统,全新TT打破常规地把它集成到仪表盘内,用上一块12.3寸的高分辨率屏幕(尺寸比iPad Air大很多),兼顾传统仪表和MMI系统功能,据说是有Nvidia的Tegra 30系列芯片,有4核处理器(还有一组备用)负责运行,动态显示频率达到每秒60帧,这已经能够保证视频播放流畅了。
所以,我们没有在这组仪表盘找出有拖影、粗糙感、反应慢这些缺点,用起来让我们都觉得很满意。至于里面的功能就不详细介绍,其实是最新版本的MMI系统和仪表系统整合而已,导航、多媒体播放和车辆设置都能在这里完成。只有一点我觉得挺离谱,为啥电视功能都有呢?开车又不能看,副驾又只能偷瞄,除了炫耀这芯片以外,这功能确实没啥实际用途。
当奥迪还在炫耀A3出风口有多精密的时候,TT的出现可以让A3瞬间脸红。全新TT竟然把所有空调控制按键都集成在空调出风口处,用单色屏幕显示,看起来很有科技感,同时出风口又秉承A3所有的优点,出风量调节的方式多样,完美地给A3团队响亮的耳光,“看你还嘚瑟”。
中控区域剩下的实体按键,就是MQB平台同款的MMI系统按键,还有那些关于驾驶的功能按键而已,因为数目不多,分区很明显,所以用起来还算方便。
我最想有的驾驶模式选择系统,终于出现在全新TT身上,根治以往只能用S挡来缓解冲动心情的尴尬局面。可以更改的选项涵盖发动机、变速箱、转向、quattro四驱系统和发动机声音,能调的部分还是挺多的,至于效果如何?我们下面再聊。
空间:前排有改善 后排还很挫
全新TT标配的座椅还是一如既往的感觉,包裹性表现很赞,而且内置的充气模块(包括腰托和两侧支撑位),还能在我们上下车的瞬间放气,让我们进出车内的使用会方便些,不用抱怨座椅包裹性太好但很难从里面出来。
另外,全新TT车身比上代窄了7mm,轴距多出37mm,相信这都是工程师的初衷为了优化操控而做出的改变,车厢的乘坐空间会不会有什么得益?有的,前排的头部空间好了,横向空间倒是宽了点,前排空间舒适度高了不少,这对于司机跟副驾乘客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你别乐,后排没有理想中那么好。
TT还是蛮实用的车型,因为只有奥迪把2+2的座椅布局用在TT上面,同级别的宝马Z4和奔驰SLK都还是双门双座而已。所以当你想应急把朋友载到另外一个地方,那起码你还有座位能用上。但别太欢喜,因为这后排只能给小女生用,如果你是成年男士,那么很抱歉,就算我把两个座位给你坐,你也会不开心的。所以这后排是出入酒吧的欢乐座,明摆着不欢迎男士。
说起奥迪TT实用性,其实这后排有更加实在的功能,就是能直接给6-12岁儿童乘坐,并且是符合Group III儿童座椅认证(ECE 44),家里有小孩也不用担心。尾厢更是同级别最实在的,掀背式的装载能力已经有305升,翻倒后排座椅竟然有712升载物空间,出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继承了历代TT的共同优点。这尾厢要比SLK、Z4实在多了,平常可能不会翻倒后排,但是常规容积就已经让我们笑容满脸。
动力:换装第三代EA888发动机 分高低功率调校
全新TT还是用回看家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只是这次换装了第三代EA888发动机的产品,功率和扭矩都较以往有提升,并且一如既往地给TT和TTS分开两种性能调校。入门的TT车型,拥有169kW最大功率,370Nm的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时间能达到5.3秒;而高规的TTS车型,奥迪将它的最大功率拉升至228kW,扭矩则小幅增长至380Nm,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至4.6秒。对于这区间定为的入门跑车来说,TTS的性能数据已经非常出众,比用3.5升发动机的SLK 350,以及3.0T发动机的Z4 sDrive35都更亢奋。很可惜,我们今天试驾的只是普通版的TT而已。
变速箱还是熟悉的味道,已经是多年老搭档的6速S tronic双离合变速箱,换挡效率是值得肯定的。不说或许你不记得,其实1998年推出的第一代TT,是奥迪首次将双离合变速箱用到量产的车型,开启奥迪双离合的元年。对于运动车型来说,这副双离合其实是件好事。
初印象:傻瓜式上手难度 贴近城市生活的节奏
我曾经跟前款的TT长时间相处过,全新TT开起来的感觉就没有前款那么紧绷,首先是反映在悬挂的调校上。虽然TT的悬挂还是偏硬,但至少全新TT的悬挂不会硬到腰没法承受,因为工程师已经对悬挂系统进行柔化处理,韧性好了很多,还多了些高级感。这样我们就不用在路上以S型的路线躲坑,安然地面对城市路况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很好,感觉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市区堵车也很难让我们找到瑕疵点,这对于一辆跑车来说确实挺难得。更舒服的环境,让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和副驾美女聊天上,或许还能得到些让人向往的答案。
其次是驾驶模式选择系统的加入,有着经济、舒适、自动、自定义和动态五种模式,基本把日常遇到的路况都兼顾好,而且这些模式变化还蛮大的。例如用经济模式,变速箱会有滑行状态,而且quattro四驱系统还会暂时变成两驱(有需要的时候会自动变四驱),空调也会有反应,跑车也能把经济性做好。运动模式还可以有亢奋的排气管声浪提供,油门和变速箱的响应很快,quattro四驱也会做跟进。总而言之,有了这副驾驶模式选择系统,裂变的性能会有更好的使用适应性。
用上大量铝材(但还不是全铝)以及进行框架优化,全新TT比上代车型轻了50kg,再加上发动机数据的进步,变速箱效率的提升,奥迪TT加速会更好些。还有排气管声浪的配合,让在驾驶位的我,主观上会觉得这代的TT动力贴近前款的TTS了,踩油门很有快感,动力响应非常直接,初段的扭矩延迟时间缩短了许多。在发动机数据上的改变虽然不大,但是动力提升的效果很明显。其实,我在下车以后才知道,原来全新TT和前款TTS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只差0.1秒,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所以我也更加期待全新TTS到底能有多少斤两。
奥迪给全新TT用上最新一代的quattro四驱系统,大幅度更新电子液压多片式离合技术,还去除掉蓄压器,扭矩分配的速度会更加快,可以说这是奥迪给TT专属定制的一套四驱系统。因为现在quattro四驱能够跟驾驶模式选择系统联动,能够省油同时运动驾驶会提供更为激进的辅助。我试过用动态模式稍微激烈点过弯,即便是雨天湿滑,但是期待中的转向不足没有如约而至,系统很聪明地减慢我内侧车轮的速度,扭矩切换在不经意间完成,这工作的方式相当高效。可以这么比喻,前款TT的四驱像是固守的德国人,而现在TT已经具备中国人思维。
全新TT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容易开,城市里面用还非常舒服,对不同场合的适应性很好。对于操控的理解,奥迪认为四驱系统需要智能化,我们比以前更容易驾驭这辆小跑车,上手难度降低不少。转向的手感和底盘的响应速度还是维持以往的高效,如果把全新拿来做圈速的话,成绩相信会比以前好不少。但是追求操控挑战性的话,TT会让人有些失望,因为它能够轻松地开得很快,又有四驱系统扶持,表现非常稳定,但这又是件挺沉闷的事情,这跟RS5的情况相同,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妥协的感觉。但这却是当今跑车发展的趋势,连Huracan都不再是兰博基尼的蛮牛了,我还能说什么?
总结:全新TT让人打心底微笑 SLK和Z4该害怕了
以前我根本不会给别人推荐TT,因为那只适合追求纯粹操控和四驱系统的用户,或者受限于预算的消费者。不然,选择SLK或者Z4都是很好的选择,起码变速箱有进步,舒适性配置很齐全。看看前款TT的车厢,我自己也只能一脸嫌弃地离开,车内连块像样的屏幕都没有,还要用插钥匙启动,钥匙又跟A1、老A3那样,作为车主的自己会差点忘记自己到底开什么车。总之前款TT只是位疯狂的战士,没有太多的包装。
现在全新TT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虽然外形没有被革命,但是内在的变化确实很大,舒适性和科技化的配置都齐全,行车品质也有明显提升,操控性能再度优化,这些改变都让全新TT比以往更加平易近人,我们日常市区使用的实用性会更高。这时候我们再拿SLK和Z4出来对比,在配置和科技感上的营造,全新TT的优势很明显,而且保留的2+2布局会更加实用,突然间让TT从偏门货走回主流阵营。或许你走入展厅看到全新TT那刻开始,会由衷发出微笑,原来购买SLK或者Z4的想法也会被动摇。
有的车,光凭外形设计,就具有足够多的话题性。当然,并不一定是褒义的“话题性”。陆风X7自从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亮相之后,就引来的极其多的口水,甚至众多外媒(尤其是英国的媒体)把它拍下来,回去极尽讽刺和嘲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陆风X7长得非常非常像路虎揽胜极光。
由于陆风X7实在太具有话题性,因此新车评网也早就盯上了它,希望能早日试驾到它,并告诉大家这台车除了有个很像极光的外形之外还有一些什么。可惜的是陆风X7尚未上市,甚至连量产版车型都还未正式推出,因此我们在上海车展之后借它试驾的目标一直未能完成。这次借着深港澳车展、陆风X7的展车运抵深圳的机会,在深圳宏创陆风4S店的大力协助下,我们终于抢先试驾到了陆风X7的工程试制样车。由于是工程样车、很多功能并未调试完成,因此这次首试的评价不能作为我们对陆风X7的最终评价,请大家理解。
外形:希望跳过却又不能跳过的环节
对于陆风X7的外观,其实真的不用太多说了,连路边随便一个路人看到这车都会说:“这是路路路……路虎吧?”虽然陆风自己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改造,甚至还有彩色轮圈这种非常大胆的设计,但X7的整个轮廓,到隆起的前轮拱、黑色的ABCD柱、悬浮式车顶等等细节,都还是极光的模样。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台车看实车比看照片,还要更像极光。
近几年,国内厂商在外观上抄袭或者借鉴国外成熟车型设计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几个一线的自主品牌,现在都在拼自主的原创设计了,而且也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交出来。所以陆风在现在这个时候把X7玩得这么大,必然会引起极大的争议。而且我们认为可能最坏的一点是: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台只做外观模仿、内里粗制滥造的烂车。所以,我们是真的不赞同这么玩,这对品牌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内饰:总体思路对,需改进点也多
X7的车厢设计得挺认真的,不仅没有抄极光,而且做出来的整体效果观感不差,甚至我觉得比极光的车厢还要更大气一些。这时我们就觉得是不是陆风是对自己信心不太够,因此才给了X7一个近似于极光的外观,希望能给它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因为明明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不差嘛!
说回X7的这个车厢,不仅设计看上去比较养眼、颜色搭配效果不错,而且里边的那些塑料件、木纹装饰件等手感都很不错。而手套箱等一些储物格内,也是铺上了黑色的绒垫,很有档次。配置方面也是很齐全,光在这台工程样车上我们就看到了恒温空调、下坡辅助、车道保持、全景摄像、ESP、中控台10寸大屏、自动大灯、手机互联系统、导航等等装备,应有尽有。不过由于是工程样车,因此我们暂时不能评价这个车厢的做工水准如何,只能说如果做工水准得到保证的话,这个车厢质感还是会蛮不错的。
另外最值得赞扬的是这个车厢的人机工学设计:前排两个座椅都有6向电动调节,而且调节幅度都很大,保证了前排乘员能有充裕的头部空间以享受全景天窗带来的开扬感。四向调节的方向盘可调节幅度也是15万元价位自主SUV可能最大的(更别提那些还在做两向调节的车型了),所以各种身材的驾驶员都能找到合适的坐姿。
需要重点改进的是一些细节设计,如这台车的仪表盘和中控屏幕,在烈日下的反光情况都非常严重。另外空调操作区屏幕、座椅加热显示等也是因为亮度问题,导致白天开车时不容易看清。这些小细节我建议陆风都别去找路虎了,直接看看国内自主品牌们的优秀车型,就能找到改进的方向。
另外一个很难改进的是空间。陆风X7的后排空间,无论横向空间还是腿部空间都只能算“基本够用”,后排也没有空调出风口这些东西。尾厢容积也比较小,和一台两厢轿车差不多。这就比较尴尬了,因为15万元价位,实在有太多空间超大的SUV了,而且国人偏偏又特别在意大空间。极光没有大空间可以,陆风没有大空间就比较麻烦了。
性能:确实有往高端走的意思
这次借出这台X7的工程样车前,4S店一再叮嘱我们这是一台“未完成”的车辆,很多东西运转不完善是情理之中的。但实际上开起来,这台车的转向和底盘部分我觉得应该是基本完成的了,而且质感还不错。记得上一次试驾的陆风SUV,X5,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不修边幅的家伙,机械部分调得很粗糙。这回的X7,转向和底盘虽然说没有调校到很高级、很出众的水平,但起码有点接近长安CS75那批新式的自主城市SUV的水平了,算是我们开过的行驶品质最佳的陆风车了。它隔音比较好,行驶起来下盘也比较稳,不再是X5那种愣头青的感觉了。从机械调校,和前面提到的质感不错的内饰,确实都看得出陆风是有心要把X7往高端一点的方向去做的。
不过很遗憾,这台X7的动力部分还没有调校好。我们真的很想看看2.0T的三菱发动机加盛瑞的8AT变速箱的动力组合进化到什么层次了,但这台工程样车,急加速时降挡迟疑、甚至还伴随有一些抖动;有时松开油门后,挡位又不会向上升,而转速就一直在拉扯着……确实是“未完成”的感觉。虽然这套动力系统以前曾经在X5上匹配过,但X7由于车身更重,所以是必须重新匹配的。而且我很希望陆风解决一个症结:三菱这台2.0T发动机基本2200转以后才开始发力,但8AT的多挡位结构又决定了发动机经常用低转速行车,因此发动机的动力并未得到完全发挥。这一点是需要对发动机的发力特性或变速箱程序作出调整的。
如果陆风真的要把X7往高端方向做的话,动力调校就必须拿出比X5更好的效果来。所以现在未完工不要紧,我们愿意给陆风多一些的时间。希望到时他们能给大家交出一份好的答卷来。
留存遗憾,下次再约!
陆风X7的内饰和行车表现真的有让我们感到惊喜,也验证了陆风的“把X7做成一个精品”的话并非空谈。所以我们也深深地感到矛盾:我们坚持说X7重度借鉴极光的外观设计是不对的,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外形所带来的争议,或许我们又不会如此关注这台车,也不会发现它的内饰和机械匹配上的亮点。消费者们也是一样,可能他们一边在骂着陆风,但一边确实又留意到了X7,多矛盾!
但最遗憾的是,这次借到的陆风X7并不是正式量产版,我们无法完全体验到它的真正实力。但这台车已经真的勾起了我们的兴趣,X7,等你正式上市之后,答应我们再约吧!
由于此次试驾的车辆为工程试制样车,因此我们暂时不对陆风X7做推荐评价等级。